-
绵阳市作为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科技城,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,要奋力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1. "强化科技创新":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,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。应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,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
2. "优化产业布局":围绕国家战略需求,发挥绵阳在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领域的优势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。同时,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,提升第三产业比重。
3. "提升城市品质":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提升城市功能,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,发展特色旅游,提升城市知名度。
4. "深化改革开放":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国有企业改革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扩大对外开放,吸引更多外资和优质企业落户绵阳。
5. "加强区域合作":加强与成都、德阳等周边城市的合作,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。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发挥绵阳在其中的重要支撑作用。
6. "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":实施更加积极、开放、有效的人才政策,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绵阳创新创业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。
7. "推进绿色发展":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,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举报 -
作为一个遂宁人本来不应该评论绵阳的事,但遂宁是从绵阳地区分家出来的,我老家射洪县在遂宁建市以前,人流和物流的主要方向就是绵阳,当年我读中师的录取通知书就是绵阳地区教委发的,所以对绵阳有感情。
客观上讲,绵阳这几年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。2016年,绵阳GDP实现1830.42亿元,比上年增长8.3%,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.6个百分点。2017年,绵阳GDP实现2074.8亿元,同比增长9.1%,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,成为除成都外第一个进入2000亿俱乐部的市。从“千亿级”跃升“两千亿级”,绵阳用了6年时间。2018年,各市成绩单已经出炉,绵阳GDP实现2303.82亿元,增长9%,继续领先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。
成绩固然可喜,但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。这句话一般来讲是套话,但用在这里却是大实话。绵阳的条件在省内市州中除成都外得天独厚,国家科技城、军工单位云集、大专院校众多、灾后重建机遇等等,正因为如此,大家总觉得绵阳发展应该更快一点,更壮一点。但现实情况是,绵阳长期处于老二,与成都的差距越来越大,与身后一帮小兄弟比也并没有明显优势。2018年,成都GDP预计超过1.5万亿元,零头都是绵阳的两倍。小兄弟德阳实现GDP2213.9亿元,增加值首次超过绵阳,达到253.35亿元,比绵阳增加值多24亿元,意味着绵阳和德阳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,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,两市不到90亿元的总量差距,不到三年时间,绵阳就会被德阳反超。况且宜宾、南充两市今年GDP均已跨过2000亿元台阶,进入发展快车道。
前有险阻,后有追兵,绵阳怎么办?我认为应该抓住四点大做文章。一是抢抓大机遇。科技城是绵阳发展的利器。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,科技城这张名片的含金量越来越重;同时省委也前所未有重视科技城建设,听说四川将出台科技城建设实施意见。重大机遇面前,绵阳应该下定决心搞科技创新,有依但不靠,主动作为,在创新资源集聚、创新平台搭建、创新体系完善、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瞄准国际一流目标谋篇布局。二是引进大项目。绵阳要想成为副中心就必须把自己做强做大。尽管引进了京东方、诺思微等大项目,但还远远不够。要积极争取国家重点产业项目、基础设施项目、科技教育项目在本地布局。三是实施大整合。以破釜沉舟的勇气,重新梳理绵阳的产业布局、园区布局、城市空间布局、科教资源布局,创新谋划绵阳发展的大格局;同时改革重组长虹、九州等大型国有企业,推进军工企业和院所转制发展,焕发军民融合活力。四是打造大环境。交通上千方百计争取新兰渝高铁上马并与绵遂并线,规划北川到茂县高等级快捷通道,加快建设绵九高速,规划绵阳到九寨沟旅游铁路。城市建设上,上马轨道交通,在公共管理和城市服务领域全面推行智能化,打造智能绵阳。在营商环境上,制订全国领先的招才引资政策,聚八方英才,引全球资本共同打造科技城。
药方很多,总有一味对症。衷心希望绵阳跑起来,强起来!
举报 -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