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乐的明月6P
				 
				四川高中教育那套“成绵争霸”的老剧本,早就该翻篇了。
别再念叨什么双雄并立了,现实是成都已经把绵阳远远甩在了身后。
看看2023年的清北录取数据就一清二楚,全四川430个名额,成都自己就拿走了225个,超过一半,而绵阳只有79个。
成都的胜利,根本不是简单考分上的胜利,而是整个教育生态的降维打击。以“四七九”为龙头的名校群,不光是靠省会地位吸引全川最好的生源,更厉害的是它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升学赛道。强基计划、竞赛保送、英才计划,这些通往顶尖大学的绿色通道,资源几乎被成都垄断。
这已经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了,成都给学生的是一个通往未来的立体交通网,而其他地方可能还只有一条通往高考的独木桥。
绵阳模式的根基,说白了就是两招:跨区域掐尖和准军事化苦读。它像一个高效的加工厂,把从全川搜罗来的优质生源,通过高强度管理,加工成优异的高考成绩。
可大约从2020年开始,全国推行“公民同招”,严禁跨区域掐尖,这一纸禁令等于直接断了绵阳模式的活水。没有了源源不断的外部优质生源,这个加工厂的生产效率自然大打折扣。
现在的新格局,是成都“一超多强”。南充、德阳这些地方的高中,因为好苗子能留在家门口了,反而迎来了发展的机会。
绵阳,正在从全省的挑战者,回归川北的教育中心。

